注册
400 071 1689

招教考试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2015-08-21 09:27:1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导读】最新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招聘信息、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网站http://www.jingjia.org/)。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第一章第一节)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体的心理倾向性不尽一致,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探明心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教师天天都在与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打交道,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综观现代教学改革的理论,大部分是心理学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出的。教师只有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理论,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同时,才有可能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心理学研究,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很重要。它有助于教师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改进学习方法,合理进行脑力劳动;认识自身优缺点,自觉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

文章关键词: 招教 教育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