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教育综合知识最易混淆的十大知识点

2017-04-07 11:07:5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一、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影响学习期待的因素:(1)父母对子女的要求(2)学生原来的学习成绩(3)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

  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舒服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三、从众&服从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知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四、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如跳健美操。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例如,计算、阅读与记忆。

  五、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的意义。例如,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香蕉”、“橘子”等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指新概念、新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例如,掌握了“香蕉”、“橘子”等概念,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3)并列组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例如:掌握“香蕉”和“橘子”这两个概念,就属于并列组合学习。

  六、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实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七、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刚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

  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两种形式。

  八、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学习

  (1)表征学习也称符号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例如,将“狗”这一个符号和狗这种动物关联。

  (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例如,学习“三角形”这一个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的内角和为180度,且有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

  (3)学习是指表达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九、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

  (1)直接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例如,幼儿对成年人的模仿。

  (2)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远离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例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种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十、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魔偶中反映,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离去。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文章关键词: 知识点 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