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外卖菜肴包”引争议,谁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18-08-22 15:40:46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背景链接】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各种订餐App发展态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选择外卖美食的方式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而近日一条“网红外卖店菜肴包”的热搜在微博上发出则引起广泛关注,有媒体爆出一家没有堂食的网红外卖店用提前加工好的“菜肴包”代替现炒热菜。

  商家对此表示,这种模式“便于复制发展,产品安全也更可控”,并称,“也是高速度的要求,在客户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建议告诉消费者。”

  俗话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也是涉及百姓幸福生活的一件大事。吃的好,吃的安全成为大家的关注重点。那么,作为消费者,你对于商家不告知外卖真实情况,怎么看?你是否介意你点的美食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网络订餐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如何确保食品的质量?

  【综合分析】

  外卖制作与菜肴包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无疑颠覆了很多人对外卖的传统认知,至少之前对“新鲜加工”很少质疑过。所谓防腐防霉防安全,却也防不住外卖使用菜肴包,这让不少受访者直呼受骗。消费者之所以对外卖使用菜肴包的反应如此强烈,与信息不对称、商家的遮遮掩掩有着直接关系。不论何种买卖,最该讲究的是真诚透明。

  对于这件事,舆论的关注点不应只是停留在外卖使用菜肴包本身上,应更深入地探究菜肴包可能带出的其他“污泥”上面。比如,新闻报道的一些高销量网红店,实际店面不足10平米,而“餐食加工区”更是躲在暗处,有的甚至连厨房都没有,云云。显然,菜肴包的出现让经营者可以在店面之外,甚至是家中加工包装餐品,再搬运到店铺售卖,这其中衍生出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防疫环节、厨师健康等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近年来网络订餐市场发展,用户规模和使用率较上年持续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4338万人,网上外卖使用率占网民比例44.5%;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为32229万人,手机网上外卖使用率占手机网民比例42.8%。随着网络外卖订餐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网上外卖能否诚信经营已成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订餐APP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常见。这些违规餐馆就是不定时炸弹,时刻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外卖平台在竞争压力下让无证无照卫生条件恶劣的低价商户加盟,商户、平台都应为外卖食品的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相关问题】

  一是监管部门:1、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约束。2、针对外卖“菜肴包”管理机制缺失。3、标准化管理机制缺失。4、对卫生环境和生产流程监管不够。5、对于外卖食材、规范制作工艺机制监管不够。

  二是商家:1、法律意识不强。2、生产制作流程监管不到位。3、准入门槛低,入网食品生产经营缺少许可核查。4、一味寻求低成本高利润,缺少产品质量把关意识。

  三是外卖平台:1、资质审查机制缺失,外卖食品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现象。2、运营商未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执行。3、外卖平台未对菜肴包的外卖门店或菜肴进行明确标识。

  四是消费者:1、一味追求便捷,对于饮食安全重视程度不够。2、缺乏维权意识。3、没有对外卖商家的事先调查。4、饮食习惯不健康。

  五是社会层面:1、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督不够。2、新闻媒体等对违规经营者没有及时曝光。3、群策群力维护权益力度不足。

  【相关对策】

  一是政府加大监管力度。1、加强互联网经营的监测,打造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2、应尽快建立菜肴包的相关检测标准,建立对菜肴包的原料和产品监管体系,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权益。3、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惩处力度。4、加大对订餐APP的监管,将食品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二是商家法律意识。1、明确标注外卖食材、规范制作工艺。2、商家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应当告知其所提供商品情况3、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按照许可从事食品经营。4、严格把把控质量,保证产品口感营养和卫生。5、应主动接受监督,实施明厨亮灶,加强产品出厂检验,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三是外卖平台严格自律。1、对于没有资质、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坚决不准进入外卖平台。2、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违反食品安全规定,永远禁入平台经营。3、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4、加大实地考察力度,掌握加盟商户的卫生条件经营资格。5、平台对食品经营者承担管理和审核监管责任。6、加强线上审核和线下验证,尤其对在店面之外加工外卖的网店要严打严惩,对一些无餐饮经营资质、卫生不达标、食品加工不规范、经营作假的店铺及时清理下线。

  四是消费者维权意识。1、消费者应选择靠谱的外卖平台,选择通过平台审核的、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同时口碑又比较好的商家。2、网上订餐之后如果遇到餐品质量有问题而遭受财产或者人身损害时,要依法追究外卖商家的法律责任。3、外卖送到后,消费者应检查餐饮食品包装是否完好、清洁,所配送餐饮食品是否与订购的一致。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就近订餐,方便实地考察,了解商家经营状况。5、从营养健康的角度出发,应尽量慎食高油、多盐、高糖的食品,做到理性消费。

  五是社会各界齐出力。1、明确社会各方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与义务。2、人民群众加大监督力度。3、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4、社会各界共同引导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消费者发现违规经营者要进行举报、曝光,让违法者心存敬畏之心。

  【权威论述】

  目前,网络餐饮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消费形式,但其难以检测的漏洞为网络食品交易带来安全隐患。为有效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需通过网络监管与实体检查相结合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升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消费者、第三方网络平台参与合作,共同组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太原师范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徐鹏飞

  料理包实际上是一个半加工食品的模式,它的出现适应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便了顾客和餐厅。但从原理上来说,如果菜肴保存时间过长,要添加防腐剂,很难保证食品的安全。并且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还是现做的菜肴更加新鲜,营养价值最好。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

  【高频金句】

  1、外卖是种信任经济,和下馆子不同,消费者仅凭菜品的图片、文字描述就作出选择。

  2、都说民以食为天,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干净、安全、卫生是关键。

  3、如何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赋以互联网+的翅膀,需要的不仅仅是全行业恪守自律、诚信,更有餐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不断,唯有如此,外卖才能借着消费升级的东风不断腾飞。

  4、互联网的兴起,加速了饮食文化的变迁,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不少人难以体会“精心烹制”的乐趣,可“好好吃饭”终究也是一种生活享受。

  5、菜肴包不是老虎,不必谈之色变。商家能够秉承“客户至上”理念,对消费者不再遮遮掩掩,外卖之路才能更多元化发展。

  【案例拓展】

  美国:

  美国历来就十分注重食品安全质量及其有关方面的监管工作,1998年,美国政府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最高机构--"总统食品安全管制委员会",以实施全国性的食品行业整体卫生监管平衡工作。目前,美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单位主要包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DHHS)、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商务部(USDC)等部门,这些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具体实施整体性监管的业务工作。

  美国还设置了各类地方政府所管辖的既彼此独立运作、又彼此开展合作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食品生产行业中知名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益健康组织开展紧密合作,竭尽全力保障食品行业供应的稳健性。在食品卫生监管业务上,国家行政机构直接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多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和实验机构,且向国内各地区分派大批巡视员。对某些实际业务运作,国家和下属地方政府签署管理合同,并要求地方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检测技术方案,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主要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食品工业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澳大利亚构建了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多层次的“金字塔”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联邦统一负责食品标准、食品对外贸易、检验检疫等法律法规制定,州和地方政府负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管理事务。

  去年,澳大利亚发布了2017-2021年食品安全监管重点,监管重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特别是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二是以公众健康为宗旨,减少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三是持续构建强大、稳健、灵活的食品监管体系。上述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均包括诸多议题,其中许多议题已经处于与利益相关者磋商阶段,今后一阶段将逐步推动修订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方针实施,完成零售及食品工业的风险管理措施计划,并将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应用到风险评估领域,以期最终实现最优的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

  【相关范文】

  别让“菜肴包”成外卖终结者

  有没有想过,你点的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据报道,几个外卖平台在成都的大量网红外卖店都没有堂食,用的都是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则搭配着使用。菜肴包大多保质期三个月到半年。外卖商家表示,使用菜肴包是门店增多后的标准化要求,“便于复制发展,产品安全也更加可控,且效率高”。

  对外卖菜肴包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首先是质量,这些外卖菜肴包不是饭店而是工厂生产的,不知生产工厂的车间能不能达到“厨房标准”,有没有相关资质,会不会达到要求?如果这个问题不存在,那么这些菜肴包的保质期长到三个月到半年,这么长的保质期有没有经过论证?科学性何在、安全性何在?

  倘若品质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焦点就是告知。有律师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知情权包括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等,并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也有律师认为,经营者使用复热包的行为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消费认知,不符合法律对经营商品进行完整、准确告知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围绕告知问题还存在不小争议,有关方面应该给出权威解释。

  在法律出手之前,看来问题会陷入无解,但是,对于食品来说,法律之外还有伦理。就一般消费者而言,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点的外卖不是现炒现卖,而是来自菜肴加热。即便商家的不告知行为成功打到了法律擦边球,但也掩饰不了非道德的事实,出于基本的商业伦理,商家也应该主观告知。有人可能会说,在商言商,跟有些商家讲道德无异于对牛弹琴。可就是讲商业,这种行为也埋下了巨大隐患。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很多人都喜欢讲:打败你的不是对手, 颠覆你的不是同行。比如方便面的衰落,就习惯于归结到外卖业的兴起。不知外卖行业有没有想到,现在的“菜肴包”,其实正相当于昔日的方便面,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方便菜”,事实不是如此吗?通过工厂大量生产“菜肴包”,使用的时候再加热一下就行了。现在的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利用的是信息优势,随着媒体报道,信息不平等必然失去,消费者为什么不直接购买“方便菜”,而是通过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交“智商税”呢?外卖菜肴包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终结者。

  能够瞒过消费者,“方便菜”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要其解决了质量问题,很可能会打开一个无远弗届的市场,如同现在的“方便面”一样,未来的“方便菜”也会进入千家万户,而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的优势将一去不复返。相对于“方便菜”,外卖平台和外卖门店的优势正在于由现炒现卖构造的味道和质量优势,即便这个优势只是想当然的,也是优势。自我要求,主动告知,也是为了保持行业特色,塑造行业优势。实在不能理解,不仅是外卖门店,就连外卖平台也没有看到潜在威胁,竟然拱手放弃自身优势。

  从商业模式上讲,外卖菜肴包很可能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只要保证了食品安全,兼顾了营养美味,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发展风口期。在本质上,餐饮行业和外卖平台的目前优势,其实是建立在现炒现卖基础上的,放弃现炒现卖也就意味着放弃自身优势。菜肴包是块大石头,放任外卖菜肴包早晚会“搬起石头砸脚”,外卖行业难道不懂,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也是为了自己明天美好?(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毛建国)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