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年选调生申论热点:别拿“童星”做赚钱工具

2016-01-26 09:26:45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导读】公务员、事业单位、农信社、招警、招教、选调生、政法干警、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网站http://www.jingjia.org/


  京佳教育 陆翔宇

  【背景链接】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也是新广告法实施的日子。新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司长张国华表示,此项规定要区分“代言人”和“表演者”,未满十周岁的儿童可以做广告,但不能做代言人。也就是说,只要不做代言人,儿童一样可以做广告(9月1日《新京报》)。

  【问题分析】

  第一,代言人和表演者界定模糊。据照张国华的解释,做广告是指儿童可以作为广告的表演者,而广告代言人会与广告商签署长期的代言合同,广告商支付的是高额的代言费,而非劳务费。工商部门会根据儿童做广告的形式、费用支付等,来界定是代言人还是表演者。说句实在话,这样的界定并非十分清晰,执行起来存在很多问题,也不排除有些广告机构和家长浑水摸鱼,通过技术性操作模糊细节,回避法律风险。

  第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当我们讲儿童代言时,这些儿童往往披着“童星”的外衣。在新的造星机制下,这些“童星”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往往是“星二代”,他们的父母本来就是明星。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明星通过孩子不仅挣到了大笔金钱,而且有的暴得大名,了关注度;有的焕发“第二春”,重新开启了吸金模式。总之,因为孩子名利双收,成为人生大赢家。

  【原因分析】

  第一,从成长角度出发,这些代言的孩子,既是广告代言人,也是荧屏常客,成为综艺节目“年轻的老同志”。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面对着娱乐和消费的双重诱惑,即便成人也常常把控不住,迷失方向,遑论这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而且这种“童星效应”,还会从荧屏上走下来,飞进寻常百姓家,以其功利、浮躁的特征,对普通人家的孩子造成污染。

  第二,从伦理角度出发,现行法律和道德对于童工,有着明确的是非标准。广告代言的孩子,和在工厂打工的孩子,更多是工作的环境和收益不同,还不都是为市场服务、为成人挣钱,两种孩子有什么本质区别?不接受工厂里的童工,又怎能接受广告代言的儿童?儿童是花朵,使命就是玩,就是快乐成长。即便具备商业价值,也不应该在童年时期释放出来。作为父母,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父母,怎能把孩子当作挣钱工具?

  第三,金钱的诱惑。但不管如何,父母不能通过孩子挣钱——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和底线问题。如果是一般家庭,生存维艰,还会博得一些同情分。可这些广告代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是明星,本就有着远超一般人的“吸金能力”,竟然还要靠孩子挣钱。即便逃过法律的惩罚,能逃过良心的谴责吗?然而遗憾的是,许多明星父母通过孩子挣钱,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沾沾自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整个社会也没有加以自觉抵制,反而习以为常,盲目追捧,让明星父母不当得利。

  【对策分析】

  第一,“童星”父母应思想观念,认识到孩子做广告代言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不应该用孩子来达到自己挣钱或自己知名度的目的。

  第二,广电部门应该明确广告代言和表演者的区别,只有有明确的标准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才能不能个别人钻了法律的空子,躲避惩罚。

  第三,加大惩罚力度,让想办法靠孩子挣钱的父母或经纪公司受到严厉的处罚。当惩罚力度超过其可能带来的收益,就能在程度上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总之,要想真正解决儿童代言的问题,真正实现广告法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监督,才能彻底解决用儿童挣钱的问题。

相关阅读:

申论名言佳句储备:十三五规划(政治篇)

选调生申论素材:政府行文常用词句

2016选调生申论最新语言素材五:领导人讲话与最新政策精选

文章关键词: 选调生申论热点 童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