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3年3月5日上午国家公务员陕西国税系统面试题

2014-01-15 11:08:2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1.媒体采访发现有关部门年初财政预算“粗线条”,年末大肆花钱甚至乱花钱,而且很多花得比较隐蔽,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现象题

  【考查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考生要对题目中所给出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此为消极类题目的态度定性,认识到此种行为给纳税人、政府形象会带来的危害,并且能够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可结合目前的政策理论进行总结升华。

  【参考解析】

  政府的财政预算直接彰显政府的政策指向,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作好坏和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它是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合理并且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和规划能够有效地规范政府的财政活动。

  但是有些部门却在年初时制定粗放的财政预算,并且在年末上演一出“大肆花钱”“突击花钱”“隐蔽花钱”的戏码,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权利和权益,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即是税收,而税收收入来自于每一个纳税人的辛勤劳动,凝聚着民生之重。这种不堪的行为更是影响到政府的形象,严重损伤了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不利于政群关系的构建。这种行为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理念背道而驰。

  之所以出现题目中的这种现象,与个别部门官员的执政理念和个人品质不无关系,某些官员抱着不良的动机钻财政预算的空子,置自身的使命和纳税人的权益于不顾,年初制定“粗线条”的财政预算,希望可以为财政安排“预留更多的空间”,年末却大手花钱,希望来年能得到更可观的资金。这种行为也折射了我们国家目前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尚需加强,完善的科学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在财政预算的监管方面仍然存在漏洞,要彻底革除个别部门出现题目中的这种沉疴痼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改善:

  首先,官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当官不是为了享福,不是为了敛财,正相反,需要奉献,需要为民,官员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从政动机,多向社会上涌现的好官员好楷模学习、靠拢,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执政理念。

  其次,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全面详细的财政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内容,硬化预算约束,依法理财,严格执行预算,同时公开预算数据,并建立以财政使用效果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确保财政预算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再次,建立较为科学的内外部监督体系,财政内部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方式,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力度;重视并细化人大和审计等外部监督机构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形式。此外,充分运用媒体的作用,调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财政预算的监管之中。

  财政预算作为社会运转的财政大动脉,必须确保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将财政资金真正投入到老百姓急需解决的衣食住行方面去,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祥和的生活环境,才真正对得起人民公仆这四个字。

  【高分点睛】

  考生需要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全面指出财政预算“粗线条”背后的多种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并且所提对策务必是与财政预算角度出发,站在税务工作人员的正确对待此种现象。

  2.“不要在喜悦的时候作出承诺,不要在忧伤的时候作出答复,不要在愤怒的时候作出决定。”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观点类题目

  【考查要素】观点类题目不仅考察考生是否具有理性全面的辩证思维,是否能够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问题,并且考查考生价值观层面的素养以及在工作中的处事风格。

  【思路点拨】这题目看似繁琐,貌似多观点,实则是单观点题目。按照观点类答题的思路,需要先就话论话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事例来论证这句话是否有道理,最后结合自身岗位或展望未来进行总结。

  【参考解析】

  题目中的这3个并列句实际上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理性要大于感性,冷静地面对当前事物,三思而后行,谨慎思考,做出明智的决定。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偶尔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些感性的状态影响到我们的理性思考。人在喜悦的时候往往会得意忘形,自我感觉良好,会高估自己的实力,脑袋一热就会做出许多不符合自己能力的承诺却最终无力兑现,最后失信于人。人在忧伤的时候情绪低落,难过消沉,思考问题难免会消极悲观,以至于所做出的答复也是思考不全不符合实际的,不能给所问者一个合理的答案。人在愤怒的时候更是会被气愤冲昏头脑,做事情不管不顾,容易被情绪控制,以自己的一丝热血来做出判断,对自己对旁人来说都有可能是错误至极的决定。我们都熟知的马加爵事件,恰恰因为不能理性处理当时的问题而被情绪所左右,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给自己和受害者的亲人家庭都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呼唤理性,呼唤客观,不为一时的情绪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别人是根本不可能放心地把工作交给我们来完成的。但凡有卓越业绩的人,都是可以随时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做出理智的决定的。像周恩来总理一系列睿智而又理性的外交言语都是在面对他国的轻视时从理智出发,巧妙的应对,既彰显了我国领导人的智慧,也充分维护了我国的尊严。而现在,我们的新一届领导人在面对过往的业绩时并没有沉浸在喜悦当中,而是非常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职责和职位,全面走入群众,走入贫困地区,真实了解群众的需要和需求,而非喜悦一时以至于脑袋一热拍胸脯做承诺。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要时刻谨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更不能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客观的对待周遭事物,在面对人生的百转千回起起落落时将自己的光辉闪现出来,做一个理性思考的人。抵制情绪的影响,在面对诸多小事时亦不可掉以轻心,尽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忧伤总会过去,而愤怒更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即便我们处于喜悦中时,亦要正确处理好理智与情绪二者之间的关系。

  【高分点睛】

  题干越长,对于考生来说越有好处,当题干字数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考生可以运用的资源也就越多。题目中的三句话我们可以一句句话分别解释并举例论证,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也可以如答案所示,提炼出一个中心观点,在论证阶段只需要论证我们所提出的观点。在论证时,参考解析中运用了举例法和反面论证法,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个人、部门、国家等不同角度运用主体分析法来进行论证。观点题目并无对错之分,只要论证清晰、准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有人说好习惯的形成要抵制住坏习惯的诱惑,结合自身谈谈你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形成。

  【试题类别】自我认知

  【考查要素】着重考察考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能力特征

  【思路点拨】本题以观点类开头,可以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可以适当谈谈具体的习惯,指出自己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可结合所报岗位,简单总结。

  【参考解析】

  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命好不如习惯好,好习惯固然是我们所提倡和呼吁的,但是好习惯并非能够自然养成,而是需要建立在理智分析的基础之上,需要日积月累漫长时间的培养与熏陶,更需要抵制住坏习惯的诱惑,才能在需要的时刻方显它的独特与伟大。

  所谓的坏习惯,就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自然而成的行为,贪图安逸、贪图舒服,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更缺乏深远思考,总妄想自我利益达到最大化。比如我之前身上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懂得思考,不懂得总结,也不会做规划,换句话说也就是懒惰,总以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就算遇到问题也会有解决的办法的;总以为计划不如变化,索性不做规划,但这一切最终都会使我养成怠惰的坏习惯。

  当我读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时,我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过往的一些坏习惯所存在的弊端,所幸我仍保持读书这一习惯,才能为自己的苏醒提供了支持,所以我认为好习惯的养成首先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当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坏习惯时,为了彻底纠正它,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方案,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如何摆脱怠惰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并做强制规定,比如强制自己学会思考,遇到问题时一直不断自问“为什么”“是否有改进措施”,一旦有想不通的地方马上做记录,翻阅资料做笔记。同时,不断更新这份方案,根据自己的改进情况和新的任务及时更正,以保证方案本身是具备时效性和实际性的。

  第三,我会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只需要一分钟,可是要去除它恐怕需要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不能有远山心态,否定任何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而是每天及时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做随笔记录,总结自己的行为。

  第四,有了以上的方式还不足以养成好的习惯,在我的经历当中,最能够保证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不懈的坚持。最初怀着新鲜感,可以坚持两三天,可是过了几天之后自己就不由自主的想放弃,这个时候我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比如同学、家人,激将自己,同时给予自己的奖惩方式,激起我克服坏习惯的决心。

  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抵制住坏习惯的诱惑,更需要在一开始就为自己做计划并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这些方式,我慢慢学会了为自己做规划,也学会了思考与总结,现在的我在工作岗位上仍然保持着每天记工作日记的习惯,这样能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工作,认识自己。

  【高分点睛】

  考生切不可因观点题开头而将此题误以为是综合分析题目,更不能漏掉“结合自身”四个字,它是一道自我认知类的题目,此题比较简单,更倾向于认清自己,考生如果之前有梳理过自己的经历会很容易作答,但想要出彩的话务必要牢记所报岗位所需要的典型习惯有哪些,是如何养成的。因此,建议考生要好好思考自己的过往人生,按照不同的框架有序梳理,以便考场之上以不变应万变。

文章关键词: 2013年 国考 面试真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