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金融学高频考点: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知识点)

2015-05-05 10:08:06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在银行经营的过程中,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识别、计量、监管和控制风险,以确保银行经营安全,进而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大收益的行为总和。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总体上看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的风险管理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银行经营中最直接、最常见的风险来自与资产业务。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银行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极大压力。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的限制,西方银行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开始大量创新并使用金融工具,负债的规模扩大,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管理阶段。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汇率波动不断加大。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和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均不能保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它突出强调了对资产、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对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和期限的共同调整、经营目标的互相替代以及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使银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昭示,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国际银行业的新变化促使风险管理朝着更科学和完善的方向发展。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出现了一个的变化,就是由以前的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文章关键词: 金融学 知识点 风险管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