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申论热点:扶贫中的授之于“鱼”与授之于“渔”

2013-06-29 18:15:05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中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压力依然巨大,按2011年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计算,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另外,新时期,我国的贫困格局呈现出新的特征,贫困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出向边远山区、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省际交界区等区域集中的大分散、小集中态势。这些贫困人口和地区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没有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能如期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靠的是内生动力。许多地区上项目投资金,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为困难群众办一两件实事,虽也使局面有所改善,但终究内生动力不足,原因在于这种扶贫的价值取向乃是“授之于鱼”。要使地方稳定地走上致富之路,还需要建树“授之于渔”的理念。只有“授之于鱼”与“授之于渔”相配合,标本兼治,贫困地区才能最终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思路上,“授之于渔”要求变“输血”为“造血”。搭桥修路盖新房,基建式扶贫见效快是快,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根基。一些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禀赋差,难以吸引产业。但自然条件和禀赋不是发展的唯一因素。譬如:宁夏中卫在沙漠上建起万亩瓜园,硒砂瓜以其独特的口味赢得消费者,说明产业与市场有效对接,就能引来投资,就可创造就业,就会拉动消费。有了“造血”机能,环境条件再不好的地方,也会有立根之基。“造血”机能未建立,“输血”一停,地方就往往是“富一年,穷三年”。如此扶贫,容易空耗人力物力,甚至被市场“抽血”。

  在方法上,“授之于渔”要求变“扶穷”为“扶智”。对于个人来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对于地方来说,劳动力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智力支持,个人难改贫穷命运;没有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因此,应把人才扶贫作为一大重点,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快扶贫对象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在机制上,“授之于渔”要求变“等靠”为“自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村委会,等于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不仅要会做党的工作、群众工作,还应是经济能人或能够带出一批能人。有了可靠的组织力量,就可引进产业项目竞标机制,发挥有基础、有决心的能人作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唯有如此,才能开辟一条农村主动争取、自主管理的参与式扶贫新路。

  【相关阅读】

  申论热点:拆除干群关系之间的“篱笆墙”

  申论热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文章关键词: 热点 扶贫 之于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