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 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 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 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并非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 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1.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
2. 建立教师威信
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四种因素制约:
(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2)教师的人格魅力;
(3)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4)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
3. 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要经历四步:接触——亲近——共鸣——信赖。
4.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这是解决师生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
5. 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6.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文章关键词: 河南特岗教育学知识点
上一篇: 河南特岗教育学知识点(三)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