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5年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如何正确看待舆论热点

2015-01-30 08:57:16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背景链接】

  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月19-1月23日这周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事件是:

  1.公务员涨工资引热议。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已经转发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工资调整的三个实施方案,这是首次证实“公务员涨工资”的消息。“该涨”与“不该涨”各持己见,支持率虽然过了及格线,但反对者却也不乏其人。

  2.13岁女孩为父讨薪跳楼身亡。19日中午13时许,在河北冀州一处新建楼盘,一名13岁女孩帮父亲讨薪时,从16层跳下,随后被送往冀州市医院。17时许,家属称,女孩已经死亡。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相关跟帖、评论以数十万计。

  3.河南一家三口遭裸控后房屋被砸。近日河南新郑发生一起强行打砸房屋事件。一伙不明身份人员将当事人和爱人及儿子赤身裸体控制后,房屋在短时间内被强行推倒砸毁。

  4.上海外滩踩踏事故11人被处分。1月21日,上海公布了“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将事件定性为了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并建议对黄埔区委书记、区长、公安局长等11人撤职等处分。

  5.黑龙江在押犯网聊诈骗: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发生一起在押犯人利用网络诈骗的案件,至少有三名女性受害,其中一名受害者被骗数额高达8万元。

  6.“姚贝娜现象”纷扰艺坛。1月16日,年仅33岁的歌手姚贝娜因患乳腺癌病去世,临终遗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人间。她的临终义举感动了全社会,在她去世的48小时内衍生为“姚贝娜现象”,据统计,新浪微博累计有超过12亿条留言关注同一话题,国人的手机被“姚贝娜一路走好”的祝福刷屏。

  【生成特点和规律】

  1.容易成为舆论热点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时候,任何小事都有可能会成为舆论热点,变成突发事件。当前人们关注的舆论热点,带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的烙印。

  在政治领域——人们对党内民主、依法行政、干群关系、反腐倡廉、司法公平等问题强烈关注。

  在经济领域——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与民生相关问题,始终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社会领域——各种恶性暴力案件、极端事件、公共安全问题,都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2.舆论热点的特征

  与各种利益有关,反映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隐含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交锋和博弈。比如房子问题:没买的希望房子降价,买了的希望房子涨价。

  有社会群体的参与,不仅通过舆论表达意见态度,而且参与迅速跟进,推波助澜。

  存在分歧,在人们的讨论、争论、质疑中,舆论热度不断上升。

  能引起社会共鸣,与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相契合。

  3.舆论热点形成的关键因素

  信息是否透明。舆论热点的形成大都源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引起猜测和质疑。透明的信息一般不会形成舆论热点。

  有无“活跃人士”、“意见领袖”参与。一些所谓 ,所谓维权人士、律师、名记等。“活跃人士”发表意见,影响舆论走向。

  有无传统媒体介入。正常情况下,舆论热点是网上来、网上去,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一旦传统媒体(比如报纸)介入,特别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很容易使舆论热点迅速扩散、放大。

  处置是否及时、得当,是舆论热点发展的重要“拐点”。透明的、正确的处置可以使舆论热点迅速消解、平息,否则,处置不当,会加剧热点深化、放大、扩散。[page]

  【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舆论主流是好的,但舆论十分活跃、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舆论状况,必须深刻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复杂的利益关系必然带来复杂的社会舆论。人们从各自的立场、视角观察问题、反应利益诉求,自然形成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2.人们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维护自身权益、关注公共利益的意愿明显。

  3.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不同思想的交流、交融、交锋使舆论态势日益复杂,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突出,多元价值、多种声音成为社会舆论常态。

  4.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信息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意见表达更为方便快捷,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5.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国际因素对国内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凸显。境外媒体的报道通过不同渠道传入我国,其价值观念对国内社会舆论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展现事实真相,澄清错误观点,避免以讹传讹、造成恐慌情绪,“谣言止于真相”。

  2.把握好“度”。

  着眼大局、把握基调,该突出的要突出出来,同时又要留有余地;该兼顾的要兼顾到,同时又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分清性质、恰当处理,根据舆论热点的内容、影响,调动不同的媒体资源,采用不同引导方式。千万不要使传统媒体与网络结合,设法区域解决。

  把握时机、节奏、力度,采取不同对策,注意张弛有度、疏密有序,掌握分寸,刚柔相济、轻重适当,适时适度。

  早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结论。

  3.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对于突发事件:自己不说别人要说,政府不说百姓要说,网下不说网上要说,国内不说国外要说。所以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用事实数字发布比用概念语言发布好。突发事件发生后,坚持两条线处置,一是事情处置;二是发布信息。

  抢占第一落点,在发布权威信息,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事实处置同步推进。先入为主,挤压各种不实信息,改变过去只处理不报道、先处置后报道的观念和做法。

  坚持公开透明,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努力在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

  搞好新闻发布,工作时效,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做到“一个声音对外,分级分类应对”。

  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在现场设立新闻中心,做好记者采访安排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4.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适应舆论监督环境,学会在社会关注和评议中开展工作。把舆论监督作为党和政府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作为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积极支持舆论监督,保障媒体合法采访报道活动不受干扰,支持媒体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5.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健全舆情分析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工作班子和工作机制。

  完善舆论引导格局,形成宣传部门为主导、相关工作部门和地方参加、新闻媒体积极配合的舆论引导机制。宣传部门是舆论引导的组织者,协调者,实际工作部门是具体引导、解决单位,承担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

  协调各方面力量,适时组织有关部门、 学者、当事方、网民、新闻媒体等参与引导工作,打好“组合拳”。

文章关键词: 选调生 热点 申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