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备考点:教学原则和方法

2016-04-11 08:38:24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导读】公务员、事业单位、农信社、招警、招教、选调生、政法干警、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网站http://www.jingjia.org/


  京佳教育 侯雪次

  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是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必考知识点,在考试中考查的形式也是多样化,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都有涉及,考生要掌握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对知识点不仅要做到再认和理解,还要做到识记,接下来小编将教师资格证笔试中设计的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述

  教学原则是根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二)教学原则及运用

  1.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 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荀子:“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参观等);

  (2)模糊/像直观(图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3)语言直观(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2.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反映。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 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4. 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其意是如果教学不按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地教育要求。

  5.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跳一跳,摘桃子。”

  罗素、布鲁纳、赞科夫都持这种观点。

  为了应对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的挑战,现代教学则注重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改称量力性原则为发展性原则,则更能反映其实质。

  8.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归并为注入式和启发式两大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五大类)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定义: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

  (2)参观法/现场教学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在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4)践活动法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

  4.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也叫探究法、研究法。常用于研究性学习。

  5.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根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图画再现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page]

  三、真题链接

  【2016年上真题】

  8. 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现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吾爱吾师提供,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30. 材料: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试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手示意图显示试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8.【答案】B 考点: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现身科学的精神,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的原则,故选B。

  30.【参考答案】

  (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

  其次,张老师又用示意图演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

  第三,张老师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题的方式明白原理,体现了谈话法;

  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

  (2)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材料中,张老师同学动手实验,谈话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最终明白了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其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的连续的进行教学活动。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植物吸水

  的原理,而是先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然后通过谈话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白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2015年下】

  9. 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湖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 直观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想结合

  C. 循序渐进 D. 巩固性

  10. 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他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讲授法 C. 演示法 D. 谈话法

  9.【答案】A 考点: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题干中教师运用的正是直观原则,故选A。

  10.【答案】C 考点: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故选C。


备考指导: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课程

教师资格证QQ交流群:468954248

文章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备考 教学原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