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3湖北农信社备考:垄断及外部性

2013-06-03 17:07:2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市场失灵有多种情况,垄断与外部性是其中之二,参加农信社考试的考生必须弄清这二者的含义、影响以及相对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在此,京佳教育公考研究院老师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知识,希望能有助于广大考生更好的备考。

  一、垄断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

  但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垄断是某个行业集中在一个操纵者手中,由于消费者大量的需求,而垄断者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投放市场的产品必然小于市场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需求积压,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而消费者必然不惜抬高物价来购得所需的产品。垄断者就有不断的利润增加值,不断的恶性循环,市场就不会沿着有效的轨迹运行,严重时直接导致市场失灵。垄断破坏了人类进步与生存的竞争机制,行业垄断导致有效投资不足,行政垄断滋生腐败毒瘤。

  (二)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二、外部性

  (一)外部性及其分类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

  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例如:你种树别人乘凉;你放烟花别人观赏。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农田使农场主受损;吸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等。

  各种形式的外部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二)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向其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反之,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收益与社会利益相等。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便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使用企业合并的办法将外部性“内部化”。例如:A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为A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第三,使用规定产权的办法。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可能就不会发生。例如,某条河流的上游污染者使下游用水者收到损害。如果给予下游用水者以使用质量水源的财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质量之下而受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游污染者便会同下游用水者协商,将这种权利从他们那里买过来,然后再让河流受到程度的污染。同时,遭到损害的下游用水者也会使用他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总之,由于污染者为其不好的外部影响支付了代价,故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别。

  【相关阅读】

  农信社考试: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文章关键词: 2013年 湖北 农信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