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3湖北农信社备考: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对称

2013-06-03 17:03:44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消费以及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农信社考试经济学知识中的考查重点,是广大考生必须备考的。京佳教育研究院的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公共物品即信息不对称的知识,希望能考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备考,能抓住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一、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是指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公共物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二)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其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无法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的作用,可以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三)公共物品问题的解决

  由于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导致“搭便车”问题,人们会压低显示其真实支付意愿倾向,因而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二、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及后果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存在差异的情况。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或者代理人问题。

  逆向选择是指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出现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除市场的现象。

  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如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交完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

  代理人问题是指代理人并不总是为了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事的情况。如经理作为全体股东的代理,但是可能不会始终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决策时尽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会出现一些盲目的行为,有的市场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三)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相关阅读】

   农信社考试: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农信社考试:货币银行学知识汇总

文章关键词: 2013 湖北 农信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