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西安招教教育学高频主观知识点汇总

2016-03-31 08:51:2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导读】公务员、事业单位、农信社、招警、招教、选调生、政法干警、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网站http://www.jingjia.org/



  京佳教育 侯雪次

  在招教考试中教育学的简答题随处可见,细心的考生可能会发现有一些教育学的简答题的出现率较高,下面京佳小编将对一些在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教育学简答题,进行一个梳理和汇总,让考生作为参考,节省大家宝贵的备考时间。

  知识点一:19世纪以后的近代社会教育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 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

  2. 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4. 教育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校。普鲁士最早公布了强迫教育的法令,于1805年公布了《初等教育义务教育法案》。

  知识点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在内容上,它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和专业性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它是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程度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知识点三:生产力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与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有决定作用,体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反作用,体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输送人才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因素

  知识点四:中国的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一些直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 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

  2. 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是实行的现代学制。

  3. 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

  4. 1922年的“壬戌学制”,参照美国六三三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首次划分学校教育阶段)。

  5. 1928年国民政府对《壬戌学制》进行了修订,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二)新中国的学制演变

  1.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废除旧学制,实行新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 1958年的学制改革,存在急躁冒进现象。

  “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

  3. 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4.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世纪末实现“两基”“两全”“两重”的教育目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5. 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制度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小学和初中教育构成,有五四制和六三制两种主要的制度类型。

  知识点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具体地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指:

  1.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 团结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

  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身教重于言教。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 自觉的政治理论素养

  2.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

  1. 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简练;清晰、流畅;生动、形象;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巧妙结合。

  2. 教育教学能力

  3. 组织管理能力

  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1. 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 愉悦的情感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健康的人格[page]

  知识点六:教师建立威信的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条件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心理品质

  教师要想有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建立威信。

  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知识点七: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知识点八: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欣赏法

  知识点九:班级授课制的优劣

  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劣:(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2)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知识点十: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知识点十一:德育原则、德育的方法

  德育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德育的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 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包括疏通和引导,即进行德育时首先要从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打通学生的思想,然后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前苏联教育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与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2014年下)

  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发展。

  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page]

  德育方法

  1. 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而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可以是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也可以是主题鲜明的谈话与讨论;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要求: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2. 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要求:选好学习榜样、及其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修养。

  3. 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的实际获得,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4. 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要求:创设良好的情景、与启发说服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5.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在德育过程中,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评价,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预防和客服不良品德的滋生。

  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

  知识点十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以上是我总结的招教真题中常考的主观题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招教考试客观题中常考的知识点,考生需认真识记。付出就会有收获,小编预祝各位考生能够金榜题名!

相关阅读:

招教考试普通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文章关键词: 西安招教 教育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