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预测卷答案

2016-11-04 16:43:2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导读公务员、事业单位、农信社、招警、招教、选调生、政法干警、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网站http://www.jingjia.org/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预测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考点:教师观。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  D    保罗·朗格朗是当代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于l970年写 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

  3.  A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我国《教师法》的颁布实施是在1993年。

  4.  D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A   考点: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终身学习,教师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 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6.  C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而学校则是推广这种语言的主要阵地。在课 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故选C。

  7.  D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 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  B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 周岁的未成年人。

  9.  B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干说明教师要谦虚做人做事,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应做到谦虚为怀、 戒骄戒躁。

  10. A   考点:科学素养。1865年,奥地利孟德尔提出遗传学两大基本定律。

  11. C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1)“教书育 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2)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3)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4)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不以分数作为评 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故选C。

  12. A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三个等级。

  13. C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干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4. D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 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刘老师用假名在培训机构上课违反了诚信原则,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家教,是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5. B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 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16. C    考点: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 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 人格尊严的行为。”

  17. A    考点:文学素养。拉格洛夫是瑞典女作家,她在1909年因童话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还有《红胸脯的鸟》《一个孩子的回忆》等。

  18. A    考点:文学素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此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 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 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19. C    考点:文学素养。C项诗句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之第八首:“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 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示淘金虽“千淘万漉”非常辛苦,但是终究会得到金子。

  20. A    考点:文学素养。A项说法错误,舍兄、舍妹是对自己兄妹的谦称。

  21. C   考点:文学素养。世界文学史中,希腊、印度和中国并称三大寓言发源地。古希腊、古印度和 古代中国的寓言风格迥异。其中古希腊寓言以伊索为代表,用动物为角色,采用拟人化描写。古印度 寓言则多是佛经中的故事。中国古代寓言则大部分是常人体寓言。世界三大寓言虽然各具特点,但是 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是饱含哲理的智慧之花。

  22. A   考点:艺术素养。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音乐欣赏的关键。

  23. B    考点:文学素养。《基督山伯爵》是通俗历史小说,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

  24. A    考点:科学素养。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发现者是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多·哈恩。

  25. D    考点:文学素养。“倘秀才”是元曲“正宫调”的一个曲牌名,应该不算词牌名。“扬州慢” 应为“扬州慢”,是一个词牌名。

  26. B    考点:信息处理能力。在Power Point中,“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版面设置”命令用来选 择幻灯片的版式,可以改变某一幻灯片的布局。

  27. B    考点:信息处理能力。在Word 2003中,提供了打印预览功能,使得用户在打印之前就可通过 屏幕看到文档实际打印后的效果。

  28. D    考点: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语段可以发现,语段通过“实际上”引导出作者的观点,即对人文 教育重要作用的重新审视和衡量。D项恰好将其进行了概括总结,具有包容性和完整性,故表述正确。 根据首句可知,作者对于“英语等级考试”持批评态度,由此排除A项。8项也并非作者观点,作者 认为“人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C项与作者观点不符,在作者看来“人文教 育”不能量化。故选D。

  29. A    考点:逻辑思维能力。(1)和(2)是下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三个断定只 有一个为真,所以(3)为假,则可推出主任是上海人。进而可推出(1)为真,(2)为假。由(2) 为假可推出,所有人都是上海人。[page]

  二、材料分析题

  30. 【参考答案】

  该案例中的班主任齐老师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违反了《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

  此案例中,班主任齐老师的行为已经对徐某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应承担主要的行政法律责任,向徐某赔礼道歉,并劝其返校复学。而学校对教师管理不善,未能及时发现与制止齐老师的不良行为,因而对本案的发生也负有的行政责任。为此,学校应及时对齐老师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纠正错误,向徐某赔礼道歉,并从此杜绝讽刺、挖苦学生等违法行为。同时,学校也负有动员徐某返校复学的义务,以保证其继续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31. 【参考答案】

  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教师的行为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强调教师要志存高远,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校外兼职上去了,却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其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材料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耐心,经常批评甚至是侮辱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学生。

  再次,教师的行为违反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强调教师要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教师讽刺挖苦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及其他权利,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勤恳敬业,认真负责,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 【参考答案】

  (1)对于朋友之道的“信”,作者的看法是朋友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而普通的看法是要言而有信,要讲信用。

  (2)作者认为,朋友之间首先要知根知底,包括对对方的智慧与情感、心性与脾气等方面的了解,这是建立“信”之道的前提;其次,朋友之间要共同参与,互相了解,相互信任,构建双方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朋友之间要坚定,不受时空的阻碍,保持永恒的朋友之“信”。

  三、写作题

  33. 【参考范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早在19世纪著名的德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提出这个著名的。这像一颗炸弹扔在了教育阵营里,触动了占据各种立场的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起,至今未休。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那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呢?

  斯宾塞给出的结论是科学。而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个时代一方面拥有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面临诸多严重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内涵并试着作出新的回答。

  评判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就要研究知识的属性。知识对个人和对社会具有双重价值。每个人在提出任何一种知识的价值时,总是指出它对生活某些部分的关系,都在回答“那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我们学习知识最根本的是要使人类、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走向越来越好。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教育的世界知识不是主体,人才是主体,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此时探究课程问题,就需要批判性地考察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在当下这个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里,站在个人幸福及全人类幸福的高度上,我们的教育观应以增进个人自由、增进社会民主作为更有价值的知识。

  知识无国界,有利于人类发展、社会和谐的知识是现在最有价值的知识。

相关阅读

  ·教资考试课程信息汇总                

  ·教资考试题库资料汇总           

  ·教资考试备考必备书籍

  ·教资考试完美通关网课


文章关键词: 资格证 素质 答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