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每日一练 | 2021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12.22)

2021-12-22 10:11:22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 咨询电话: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34号楼

     

  1.教师边讲课边板书是( )。(单选)

  A.注意分配

  B.注意分散

  C.注意集中

  D.注意转移

  2.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需要努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才。爱迪生的观点强调了( )对天才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单选)

  A.早期经验

  B.主观努力

  C.教育与教学

  D.遗传与环境

  3.某学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而考上了职高,就说考上职高更好,学费少,能够早点出来参加工作早挣钱,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单选)

  A.投射

  B.转移

  C.压抑

  D.合理化

  4.下列选项的事例体现了情绪中的心境的是( )。(单选)

  A.当听到新中国成立时,人们欢呼雀跃

  B.李明得知自己考上了北大后激动得无法入眠

  C.陈颖考上研究生后,整个暑假心情都很愉悦

  D.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十分紧张,不敢直视学生

  5.看到梵高的星空觉得美轮美奂,此时的体验是( )。(单选)

  A.幸福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6.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多种解决途径中选择最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单选)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

  7.学生阅读时常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单选)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8.知觉的基本属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的有( )。(多选)

  A.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B.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C.人群中一眼就能找到熟悉的人

  D.教师在教学生辨别“澡”“噪”“躁”时,把这几个字的偏旁用彩色笔标出来

  9.由德国心理学家沃特提出遗忘规律,表明遗忘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判断)

  10.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想象。( )(判断)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的转移。

  选项A,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例如,自弹自唱反映的就是注意的分配。

  选项B,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例如,上课时被外面的鸟叫声吸引去了注意力,反映的就是注意的分散。

  选项C,注意的集中性是注意的特点之一,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例如,聚精会神就体现注意的集中度较高。

  选项D,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例如,数学课结束后,将注意力转向下节语文课,反映的就是注意的转移。

  题干中,教师边讲课边板书,教师是将注意力同时放在讲课和写板书两件事上,体现了注意的分配。因此,本题选A。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选项A,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能力发展的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5岁前视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选项B,主观努力(内在因素):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选项C,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选项D,遗传与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其中两个因素。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题干中,爱迪生认为天才需要努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强调主观努力的影响。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社会态度的功能有自我防御功能,指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

  选项A,投射,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选项B,转移,指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选项C,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选项D,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当得不到某个东西,就说已有的东西是好的,是甜柠檬心理。

  题干中,“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而考上了职高,就说考上职高更好”是典型的合理化中甜柠檬的状态。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状态分类。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长期性: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

  选项A中的“欢呼雀跃”和选项B中的“激动”体现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处于激情状态时,人的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动的意义和后果。然而,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激情有时可以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动力。

  选项C,陈颖考上研究生后,整个暑假心情都很愉悦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选项D,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十分紧张的情绪状态是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反应表现为急中生智、及时摆脱危险境地,做出平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消极的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正常处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

  题干中强调属于心境的例子,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的分类。情感主要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美感是用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看到梵高的星空觉得美,是按照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而产生的体验,故本题选D。

  选项A,幸福感不属于情感的类型。

  选项B,道德感是用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选项C,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因此,题干中,从多种解决途径中选择最佳方案为聚合思维,故A选项正确。

  B选项,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C选项,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D选项,具体思维亦称“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对。个体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具体概念为支柱,这种具体概念与事物的表象具有密切联系,具有的形象性。

  综上所述,选项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选项。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选项A,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选项B,理解性指知觉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其具有意义。

  选项C,整体性指将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知觉的对象当成整体来感知。

  选项D,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印象仍保持不变。

  题干中,学生在阅读时常用划重点线的策略来区分对象和背景,其中背景是阅读的文章,对象是划线的重点部分,这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8.【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性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的意义。

  选项A,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意思就是内行人主要看事情看方法看本质,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热闹,强调经验不同获得感受不同,体现知觉的理解性。

  选项B,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指每个人由于拥有不同的经历,对事物就拥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个事物,每个人对它的见解也会因人而异,体现知觉的理解性。

  选项C,人群中一眼就能找到熟悉的人,强调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体现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选项D,把偏旁用彩色笔标记,学生更容易选择出需要加以区分的对象,体现知觉的选择性。

  题干中强调属于知觉理解性的例子,选项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B。

  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遗忘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他的研究表明,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题干中沃特提出遗忘规律的表述不正确,故本题说法错误。

  10.【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意想象当中关于理想的相关内容。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故本题说法正确。

文章关键词: 2021教师招聘 笔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